说一下个人经历
关于OI
本人于高二遗憾退役(2024.11.30)。
要说初次接触编程,还是在小学四升五的时候,当时我的父母想把我送进当地比较好的学校(下文称为 CW), 但在面试考试的过程中因为不会表演才艺,遗憾落选。于是我的家长给我报了一个另一个学校(下文称为 SW)的夏令营(主要是搞 WHK 的),而那一周刚好有一节编程课,在此之前我就听说过编程是很高级的东西,上了那节课之后,便对 Python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后来一向理科比较好的我进入了当地另一所学校(下文称为 JX)的分校区,再此过程中我也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Python, 在后来的一场由 CW 举办的比赛中(跟竞赛题比起来,全是入机题)拿到了比较好的成绩,然后就被机构推荐去学习 C++。
自此,我苦涩如歌的 OI 生涯开始了。
小学第一次参考 CSP-J,不出意外初赛只拿了 30 分。因为当时那个机构的课程已经学完(其实就是把 C++ 的语法基础学完了),所以打算换一个机构。
后来我的家长选择了学而思网课的 C++ 课程,而事实证明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的选择。一周两个小时的听课时间,十分钟的刷题量,学了一年也没有什么起色。后来小升初,因为强制要求大摇号,导致不敢去摇知名的学校(虽然我的成绩是可以考上的),只能选择一个才开两年且承诺非常好的学校(下文称 DC),然而这才是最错误的选择。
在临近我初一 CSP-J 时,我的家长将我送到了当地的科普基地进行学习,当时才了解到算法知识体系的庞大,在那里虽然一开始被薄纱,但慢慢的还是有些起色。
后来刚升到初二时,勉强拿到了一个普及组的二等(差点一等),经人介绍兜兜转转又回到了 CW 学习信竞,而那一个寒假,我基本都在 CW 学习,也是从当时最差的赶到了比较靠前面(除了当时几个一批的学生),而当时的教练也比较看好我,而寒假结束之后问题就来了: CW 那里每周周六上一整天的课,而我们的出生学校 DC 对英才班的要求是周五不放学,周六中午放,这就导致了我的周六上午必须在 OI 和 WHK 之间选一个,但当时我的 WHK 成绩还可以,所以我向当时我的班主任提出了周六不来的想法,不但遭到拒绝,还被狠批一顿,本来在初中的时候就比较调皮,而这次之后更是直接让我改变了立场,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一些悲剧。
但是好在我个人还是比较上进,缺半天的课能达到别人上一天的效果,还是跟了半年,最后在初三擦边拿到普及一等,但这仍是当时我们学校的最好成绩,现在想放弃放不下,想继续有看不到希望,后来我们自己的学校开设竞赛课,本来当时已经想放弃,而 DC 那位抽象的主任(有介绍的)还是强行把我拉进来,每周只有 2 hour 的时间学习,而他自己又不来守,因为我们自控力太差导致信竞教室变为电竞教室,最后白白浪费了一年学习时间,但其实就算加上这些时间,也摆脱不了命运。
而上了高中,好了一些,换了个人来当教练,但主管我们的主人还是那个抽象的人,高中给的时间相对多一些,自然也是有所好转,但到后面停课的时候,那位主任再次发力,导致我们无法停课,当时我们班主任觉得我很有希望,主动去找校长来申请此事,而那个主任也是怕担责,以各种理由来阻止,甚至说我们 WHK 老师,以及教练的坏话。
后来 WHK 压得紧,外加状态不好最后也是没有拿到理想成绩,就这样不了了之,实在不甘心,我的失败可以说怪自己,怪选择,但主要还是得说一下运气,命运一次又一次将我推向失败,总是在最后给我致命一击,但这都无法阻挡我,因为我还有支持我的家人,我的信念还是坚定如初。
关于 WHK
其实一开始没有这么糟的……
小学后两年在 JX 成绩确实很好。
一切的一切还是从小升初说起,当时要求大摇号,每个人必须摇号决定去的学校,而当时的好的学校都有很多人去摇(但凭借我当时的成绩是完全考的上的),一向不敢赌博的我在当时打听到一所刚办的学校,据说这里的英才班两年学完初中内容,然后直升高中,以四年的时间来冲击高考,当时觉得很好人也不是很多,于是便来到这里读书。
刚来的时候一切没那么糟糕,我甚至还考上了奖学金,进入了英才班,当时一共有四个英才班(分别是1,8,15,22班),全校1200多人(一共28个班),而年排 20 多的我竟然是 22 班的 2 号同学(1号是转来的,换句话说,入学成绩我是这个班第一),而就是在这里,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